1)第770章“忠儒复国会”“反鹏复明!”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溥字乾度,又字天如,号西铭,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出身官宦门第,伯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惟因婢妾所生,排行第八,故“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

  有人曾当面辱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不出息”。

  张溥遭此侮辱,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

  被人称赞为“七录七焚”,后来他把自己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

  天启四年(1624年),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称为应社,初始成员有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

  后来遍及全国,超过三千人,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

  “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天启六年(1626年),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名噪一时。

  崇祯元年(1628年),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了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的斗争,所撰之文,脍炙人口,二张名重天下。

  崇祯二年(1629年),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作斗争,复社声势震动朝野。

  复社活动的最高峰时的盛况“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其影响遍及南北各省,执政巨僚由此颇为忌恨,尤其是温体仁深恨之,而周延儒却百般维护。

  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和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等同时中举。

  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授庶吉士。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

  最牛的时候,动辄操纵民意、策划官员的升迁和弹劾,被誉为“在野之宰相”。

  风光无限,煞是威风!

  当华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横扫神州大地的时候。

  张溥和他的复社成员都懵逼了,这都不按套路来啊!

  改朝换代啊,也不是不行,但是怎么会这么快?

  哦!上午大军一到,中午就易帜换人了?

  不需要先发个讨明之罪,征求征求广大读书人的意见?

  不需要他这个民间内阁首脑,出谋划策?

  瞧不起谁?

  往日一呼百应,官府都退避三舍的策略没用了。

  在雪亮的刺刀,和严厉的管控下,杀的杀、抓的抓,压根就不顾及读书人的体面。

  更可恨的是,原本复社的主力,占大多数的穷秀才们,以前只需要喝上一顿酒,给几两辛苦钱,立马冲锋陷阵。

  现在指挥不动了,大部分都在顺风行找到事做,收入还挺丰盛。

  社里的活动参加的也少了,之前的官二代富二代们还挺高兴,嫌弃这些穷书生的穷酸味。

  现在好了,真想再搞点啥大的声势,指望这些有钱有权人家的子弟,还真是做梦一般。

  整个事态发展的太快,很多人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