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6章 刘启的故事-为民除害、实战练兵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参特批的,已经淘汰很久的老式人力木工钻床,让大明工部的制铳坊,一下子突破了铳管制作的难点。

  手工钻铳那个费劲啊,一个熟手,一个月能钻一根好铳管就算不错了,一不小心就报废。

  这台简单的机械,把钻铳管的速度整整提升数十倍。

  制铳坊的大匠试用后,那是赞不绝口,立马全力仿制。

  对一般工匠来说稀缺的苏钢钻头,对朝廷工部来说,也就是一纸命令而已。

  钻头不缺,再仿制百十台犀利的木架钻床,工部的制铳效率一下子提升几百倍。

  这才有了大批量换装的前提,原有的老式鸟铳迅速被淘汰。

  朝中有靠山的总兵官,纷纷想尽办法优先换装。

  只要能沾上边的官员们,收礼收到手软。

  在原有成本不降,效率极度提升的情况下,和克扣那点工钱、原料钱相比,反而是质量越好、产量越高,大伙儿赚的越多。

  这也让工部变成香饽饽,工匠们也都因为待遇的迅速变好,也更加用心的打造。

  很神奇的居然让往日狗屎一样的工部,今年被一再褒奖,人人赞不绝口。

  崇祯皇帝亲自观察制铳和打放之后,大喜过望,金口玉言御赐称号“长捷铳!”

  现在的大明所谓强军,除了传统的骑兵是老大外,精锐家丁要是没有个几百支“长捷铳”都不好意思出门。

  丢不起那人!

  所以,有办法能搞到长捷铳的,不但不会被人怀疑或猜忌,反而是代表着此人手眼通天,背后靠山很硬。

  就连遵化卫指挥使都是通过刘启,才搞到了二十支“长捷铳”给自己的家丁装备上。

  凭他自己那点关系,又不想多花钱,估计按计划排到三年后也摸不到铳毛。

  “第一排举铳!”

  “唰唰唰!”

  “瞄准!”

  “开火!”

  “砰砰砰砰!”

  刘启安排教官们,在教会新兵装填弹药之后,直接进行打靶训练。

  让士兵克服巨响和开火时的紧张,早日习惯硝烟味!

  这支军队成型以后,估计也就是治安战和守备军。

  必须尽快早一点训练出来,一旦起事,这些兵要拉的上去打的响。

  因为是身在敌境,并没有太多的赤旗宣传,只是暗中物色骨干。

  悄悄的吸收一些表现良好,身家清白的士兵加入组织,为了不惊动大明官方,这个力度都不大。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没有思想武装的队伍,就不能算是现代军队,那就按近代军队的方法训练。

  让士兵畏惧军官的“精神注入棒”更甚于迎面射来的铳子和箭矢。

  故而训练场上,经常会听到大声的呵斥,和砰砰砰的军棍声。

  家属们从一开始的担惊受怕,到习以为常,只要不是刻意针对,只要教官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挨打也莫怪旁人。

  虽然很残酷,但是很有效。

  连续一个多月的吃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