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5章 澎湖湾前双雄会,四海云起响风雷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澎湖岛外海,十二艘一模一样的战舰一字排开,码头上已经早就清理完毕.

  原来的堡寨也是粉刷一新,这个可不是为他们准备的,东北军军营驻地的标准操作。

  为了表示对郑家船队的欢迎,也就拉了些各色的彩旗,这还是汪鹏抽空回家收快递时,随手定的货。

  几百块钱一大卷,五颜六色的挺喜庆,找点木棍竹竿啥的一插,也是很有气氛。

  码头上还铺了块红毯,海军、陆战队、工兵营各抽调了一个排,身高在一米七以上的大个子,组成了一支临时的仪仗连。

  (别笑,这时候大明普通男性身高在一米六,北方还比南方高。倭寇普遍才一米四。)

  都换上了新的服装,全新的解放三号铳,铳刺闪着寒光,一色的核桃木铳体,油光铮亮。

  海军是蓝色海魂衫黑呢短大衣,水兵帽黑飘带,军官是大檐帽加蓝色衬衫脖颈处系红领巾;

  陆战队是黑色海魂衫贝雷帽,军官是大檐帽加黑色衬衫脖颈处系红领巾;

  武装工兵陆军同款的褐色短呢大衣,黑色高领衫,军官是大檐帽加白色衬衫脖颈处系红领巾。

  人人皮靴擦得照的见人影,军官腰间配统一制式的“恰克西”哥萨克马刀。

  和别的军种不一样,海军有全军第一支军乐队,海上的闲暇时间比较多,除了抽空学习知识,就是有组织的玩乐器。

  一艘船上只要有一两个会点乐器,不管是最简单的笛子,还是唢呐。很快就能教会很多人,当然吹得基本都是军歌。

  邓大牙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每艘船平均了一下,都分配上两名最好的笛子手和两名唢呐手,没事就教大家学着吹。

  笛子便宜,唢呐也不贵。这两种乐器声音都不小,尤其是唢呐。

  鼓手最不缺,这个相应的简单点,安塞腰鼓是前年跟着移民来到耽罗岛,文武腰鼓,都把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的淋漓尽致。

  耽罗岛皮料极其丰富,两手空空的移民,在闲暇时蒙起了腰鼓,敲响黄土高坡的乡音。

  这种简单、热闹、便于携带的乐器,一下子就风靡赤旗下的各个基地。

  和红绸飞舞的大秧歌一起,深受百姓们的喜欢。

  海军的小伙子们,休假时发现了这个好东西,立马就带上战舰。

  不会吹笛子、吹唢呐这种高大上的乐器,腰上系个腰鼓,用带着红绸的棒槌打节奏总会吧。

  平时各船在海上漂着时,舰长都会组织合练,有时候也会凑到一起热闹下。

  汪鹏对此是非常鼓励的,战士们不是机器人,不是npc,爱生活、才更爱集体。

  哦豁!这不就用上了吗。

  48名乐手,24名鼓手也都做好了准备,在仪仗连后面十步距离成六排横队,前面站着手拿指挥棒的乐队指挥。

  汪鹏也是一身海军军官服,唯一不同的就是肩章,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