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5章 钢盔板甲燧发步铳手列阵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代春季动兵也是兵家大忌,大部分的军队,原始的后勤补给都是一塌糊涂。

  春荒时节,谁都缺粮。

  连草原上的鞑子,都不会在春天动刀兵,指望春天的马牛羊能多生几个小崽子。

  如果不是有了后金之友,袁大都督的慷慨,别说动兵了,建奴这个春天都要饿死不少汉人奴隶。

  黄台吉考虑到阿敏粮食也不多了,让他从公库里又搬了不少粮食回去,这才让镶蓝旗上下松了一口气,这春天也能好过了不少。

  阿敏动员了女真的诸绅一千五百多人,鞑子三千多,种完地的汉棒包衣仆从兵,召集了六七千,分成两支队伍,一支五百人的建州铁骑,一千鞑子轻骑加两千阿哈去辽南执行原定的计划,把金盖复的东江镇穷鬼赶下海去。

  镶蓝旗旗主阿敏亲自带兵,一千多建州铁骑,鞑子两千多轻骑,另有阿哈仆从兵三千多步卒,分成两队分别进入险山堡和镇江城,准备四月初七强攻苏奠堡。

  ……

  汪鹏和陈昌平并骑前行,前后都是甲胄骑兵,每人双马,汪鹏的乌云踏雪也在身后。

  “鹏哥儿,离虎耳山长城还有七八里,马上就到了。”

  陈昌平看着周边的地形说道:

  “俺们正好堵在镶蓝旗的路上,这下可得杀个痛快!啊哈哈!”

  “好!咱们加快速度,估计快要碰到建奴的哨探了,一个不留。”

  汪鹏轻夹马腹,一抖缰绳,再次催马向前,坐等挨揍,可不是鹏哥的风格,必须迎上去,狠狠抽他几嘴巴,再狠踹几脚。

  特么的!

  刀子不快马太瘦,你拿什么跟我斗!

  都说百因必有果,建奴报应就是我!

  虎耳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后世至清代被改称虎山。

  虎耳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视野开阔,山上有大明朝的辽东长城,东抵鸭绿江西岸,是大明万里长城东端,西至山海关西北。建于明成化五年。有别于其他大明砖砌的长城,这边是就地取材的土坯城。

  这是最早的大明辽东边墙防线,自打李成梁建起宽甸六堡后,整体战线前移,这一块就慢慢荒废下来,到了野猪皮纵横辽东之时,这里的防线早就只剩断壁残垣。

  从镇江城和险山堡的镶蓝旗两路军队,将会在虎耳山驿,这处唯一宽敞平坦的道路交汇处汇合,沿着汪鹏来的官道前往苏奠堡。

  其他地方不是没有路,但是只适合小部队通过,千人以上规模的行军,必然要有运粮车,指望人扛肩挑就太夸张了,再说建奴还要带着攻城战必备的盾车,只有走这条路。

  汪鹏自己的队伍后面,都跟着上百辆的马车,作战期间,为了确保及时补充战士们的体力消耗,能持续作战,每人每天最少一斤多的主辅食。

  更不要说用于作战、骑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