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1章 宁为战死鬼,不做磕头奴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辽东军的忆苦思甜会上,每一次都是哭成一片,泪如雨下。能活到今天的辽民,哪一个不是打落牙往肚里咽的老实头子。

  都以为自己惨,那些伤痛和屈辱都深深的埋在心底,不敢触碰。可听听弟兄们的惨事,都是一样一样的啊,那种撕心裂肺的难受劲,每一个人的感同身受。

  每当气氛进入高潮时,排长就会带领大家喊口号:

  “不忘鞭挞苦,牢记血泪仇,

  握紧手中铳,瞄准建奴头。

  宁为战死鬼,不做磕头奴!

  打到沈阳去,解放全辽东!”

  这也是鹏大帅为辽东守备师新兵们写的诗,诗名叫《解放辽东》

  每次大伙儿都要喊上三次,才能舒缓心中压抑的怒火,接着再唱军歌,一首接一首。

  每一个新兵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团队里,每天挥汗如雨的训练,即将到来的战场搏命是为了谁?

  不是为了大明朝廷朱家江山,是为了给无辜丧命的百万辽东父老乡亲报仇,是为了洗刷自己身上所受到的屈辱,是为自己的家人亲友讨回累累血债,是为了拯救更多的还在建奴铁蹄下的兄弟姐妹。

  记住网址

  不需要多少文质彬彬的大道理,只要把血淋淋的事实摆在大家面前,没有人是傻子,没有人奴骨天生,就喜欢跪着。

  觉醒了的士兵,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并愿意去战斗,从思想上做到,真正敢于直面残酷血战的准备。

  三月底,有了红旗城源源不断的补充,宣州堡、宽甸六堡的守备师,全部正式换装完毕。

  其中宽甸六堡的新兵训练了2200多人,22个连编为7个营,除了宽甸堡是2个营的守备团,其他各堡都配备了一个300多人的守备营,清一色的解放一号燧发铳,同样的制式板甲钢盔和红色帝国春秋版军装。

  红旗城仿制的精铁大盾,和板甲相似的制作方法,没有防弹有机玻璃,就用铁丝编成网状的观察窗,确保近距离的箭矢射不穿。

  比汪鹏从现代采购的防爆盾重了快一倍,但是作为防守,还是很合用,能大量的制造。

  宣州堡也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同样训练了两千多名的守备军,加上原穆子营的一千五百老兵合成宣州堡守备师。其中一千人留守。五百人转为武装后勤兵,押送一百辆改造过的后勤运输马车,为鹏大帅的出征军团提供补给,武备齐全,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也是军团的补充兵。

  现在整个辽东,汪鹏可以信赖的正规军有:两千多经历过实战考验的老兵,五千多的新兵。三千多的武装后勤兵,提前接到命令,新登陆的红武军一千余人。

  按照这个时代的算法,绝对算是万人大军了。这还不算登州的三千多,已经通过四个月严格训练的新兵,三千多在训的新兵,四千多的武装后勤兵。也算是万人武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