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3章 惶恐不安的王廷试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可大被授浙江都司,守卫瓜州,擒拿劫贡船的贼人有功,先后升为游击、参将。后随总兵王鸣鹤平定西南,有功。

  随调往宁波,驻扎舟山,多次击败入犯倭寇,升副总兵,南京锦衣卫掌堂右府佥书。

  非常关注海防,亲自到各处视察,绘图记载沿海一带的地形和兵力强弱,撰写《海防图说》报送给朝廷。

  同属锦衣卫系统,在和刘振刘千户一番详谈之前,他也是厉兵秣马,蠢蠢欲动。

  张总兵可不是杨国栋那样的废物点心,武举出身,带兵多年,很有一套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和杨国栋交接之后,看着满满当当的三千多人的军营,八成都是刚强征不久的壮丁,一点也不嫌弃。

  他把自己的三百精锐家丁,抽出一百人下去带兵,三千多的登州标营,真正略懂行伍的营兵也就五六百人。

  这一百家丁都是跟随张总兵多年的可靠手下,也不是第一次接手类似的军营,把老营兵单独列队,原有的军官处队正外,全部调离,另外安排。

  每人领五六个老兵,再以这些老兵作为骨干,一个队正一个队副,分派10个人,很快就把军营里,这三千多的乱哄哄的渣兵建立了指挥体系,这一点很重要。

  带兵之人手里没兵就像光着身子逛大街一样,而家丁就是裤衩子,只是大明高级军官的遮羞布,一旦家丁死完或重创,那就真的赤身裸体了。

  而手里的普通士兵,就像随时可以换的外套,有的时候锦衣怒马,有的时候形同乞丐。

  像张总兵这样熟悉大明武官生存之道的人,那真是不要太轻车熟路。登州府的库房粮草物资堆积如山,铠甲兵器都不缺,作为新任的总兵官,不需要自己花钱,按惯例报领即可,五千的兵额,本身就要飘没三成。

  这么一算,刚好够用,同样发下去也要打个七折,众人也都习惯了,有心黑的将官,五折、三折也不新鲜,就这能保证按月拿到手就不错了。

  多出来的钱粮,一半用来补贴自己的家丁,一半当然就是张总兵的个人收入了,这也是惯例,是规矩。

  再不好的规矩也比没规矩强,张总兵为将多年,一直牢牢坚持一条,一切都要按大明规矩来,不管是明面上的,还是台下的,都只拿自己该得的那一份,所以无论在官场的上司眼中,还是在同僚和手下官兵的口碑里,都是知兵、善战、忠厚之将官。

  粮饷不缺,装备补齐,加上原登莱拨付东江钱粮的负责人,按察使王廷试也是非常清楚,一支可靠的营兵意味着什么。也是竭力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调拨最好的粮草和甲胄兵器物资给张总兵。

  甘家庄那个事故,虽然变成了故事,这么长时间也没有作妖,但鞋子里有颗小石子,总是硌脚不是。

  这段时间登莱接连变故,让这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