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八章 为何本王去不得?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似扫了一眼姚麟、高世宣等几位西军将领,心里有些失落。

  他们嘴里,号称强冠天下的西军,如何犀利,如何骁勇,自己实地一看,也不过如此。

  比其他宋军要强许多,但其实也是稀烂不堪。

  侏儒里挑高个,才显得西军如此这般出类拔萃。

  宋军最致命的三大问题-指挥混乱、军纪败坏、军心涣散,西军一样不少。

  这些跟武器装备等毫无关系,全是人的问题。

  想想也是,国朝这种体制下,能养出真正能战的军队来吗?

  从高粱河车神太宗皇帝开始,官家和朝廷中枢,更上心的不是抵御外敌,保境安民的国防。而是如何削弱军队,不让武夫们威胁到文治政权。

  身上被绑了几十道铁链,西军能顶住穷横穷横的夏军,维持着边境现状,确实难得。

  只是这样下去,怎么能行?

  赵似眼睛里闪着光,问在座的众人。

  “诸位,王赡所说的军情,你们有什么意见?”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把目光放在了姚麟身上。

  “大王,王赡的军情,末将也听说过。确实如他所言,唃厮啰国内部矛盾激发,诸多势力各自割据,不把瞎征放在眼里。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难度不大。”

  姚麟捋着胡须说道:“但最大的问题是打下邈川、宗哥和青唐城后,如何守住?大军孤悬于外,周围都是生蕃部落,谁好谁坏,谁忠谁叛,根本看不出来。”

  “癿六岭那边就是河西家的卓啰和南监军司。一旦有变,随时可以振兵南下,与反叛的生蕃里应外合。一个不慎,在邈川、宗哥等地的我军,可能全军覆没。”

  “河西家在必要时,还可以从东边两百里外的西寿保泰监军司调兵。这两处都是河西家的十二监军司之一,常年备有数万生力军,实力不容轻视...”

  姚麟不愧是西军宿将,很快就把出兵湟中、西海的战果和后果,一一分析出来,非常中肯。

  “大王,姚将军所言极是。邈川、宗哥、青唐等城,一击而下,十分容易。难得是如何守住它们。要是得而复失,就是一场大罪过。”

  王禀也劝道。

  赵似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攻取湟中、西海等地,开疆扩土,确实是一份让人心动的军功。问题是这些疆土城池还没捂热,又被丢失了。那就军功没有,还要背上一口大大的锅。

  朝中不少人早就看自己不顺眼,到时候一涌而上,皇兄再偏袒自己,也难以维护周全。

  与其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还不如不去惹事,安安稳稳把走私大案、白草原案办扎实了,照样是大功一件。

  但是站在赵似的立场上,他看问题的角度与王禀不同。

  首先他需要一份军功,树立在西军的威望。

  现在是八月初。按照历史进程,被册立为皇后的刘娘子,没多久之后会生下皇子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