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四章 论艺术_边缘世界里不可能有牧场物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就是说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就是祭祀和打仗。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因为人类的审美,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发展出来,并且发展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两种流派。

  战争审美,狭义理解可以是暴力美学、大舰巨炮主义,大就是好、多就是美!这种审美在宇宙时代已经非常普遍了,人们可能会对达芬奇的画指指点点,挥斥方遒,但如果站在木星大红斑面前,谁也没办法对这个扭曲的气旋生出亵渎之意。

  广义的理解就更了不得了。人类战争的出现,无非是因为争夺人口、土地、资源、生存权。而生物之间的战争,终究是为了争夺食物和配偶!这种对于食物和配偶的争夺,往往由生物个体身体的强壮、颜色的鲜艳、声音的强度决定胜负。

  因此审美的基础,就是对于强者的追逐和模仿。战争的意义,更是角逐出强者,两者同出而异名,构成了审美的一项基本理念。

  而祭祀对于审美的影响,就更好理解了。人类从文明的雏形开始,就有着明确的崇拜。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巨兽天灾,直至演化成了虚拟的偶像。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崇拜兽的民族会佩戴兽牙、崇拜鸟的部落会装饰鸟羽,崇拜祖先的种群会冠以祖先的姓氏。这些就会体现在文明的绘画、陶器、雕刻中,慢慢渗入这个文明的审美,在文明生命周期中再也无法分割。

  因此对于宗教、祭祀这类艺术品的自带的神秘气息,往往能够有超乎文化、种族的共鸣。

  扯了这么多,我只是从这个拎着六管加特林机枪的菩萨身上,学习到了殖民者系统认定的,大师级艺术品的奥义!

  一边拿枪、一边念佛,就问你服不服?

  你敢说这个佛像不美?你问过菩萨手中的枪了没?

  “不愧是系统啊,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王阳明都没有你秀!”我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谁也没有想到,雕像的品质从较差升级为大师级,竟然是在光华闪过之后给菩萨像加了一挺加特林机枪。

  本来外形模糊、颜色晦暗的普通雕像,虽然在造型上称得上活灵活现,但也没有特殊的美学突破,让人咂舌赞叹。

  手握机枪之后,在雕刻得栩栩如生的武器衬托下,这尊菩萨像身上的气质显的更加飘渺了,仿佛有无数的梵唱和天花随着弹火纷飞降临人世!

  在我印象中能够与之相比的造型,只有骑着哈雷机车用低音炮放着大悲咒,下凡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电音菩萨可以与之一战!

  “哥茨,你怎么发呆了?这个雕像是不是有点东西?”

  哥茨两眼发直,几次张嘴又说不出话来,最终只剩下一声长长的叹息:“虽然形状完全看不懂,但不知道为什么,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