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六章 搞错了么?(续)_捡宝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至宋末石源枯竭,历朝虽有产出,但数量相当稀少。

  原本的红丝石砚产出自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后因其原料枯竭清后以临.朐老崖崮为主产区,其颜色比古代的青州黑山红丝石鲜艳,但发墨效果却相差很远。

  姜衡带来的这块红丝石砚,正是使用老红丝石制作而成,虽然和现在的红丝石相比,没有那么鲜艳,整体红黄相间,呈不规则的象形图状,比较有趣,墨池一圈刻夔龙纹,背仿古青铜簋,琢工精致,一丝不拘。落“桂馥”款。

  桂馥为清代篆刻家,文字训诂学家,字末谷,号冬卉,别署渎井复民,乾隆五十五年登进士,其藏书甚富,好考订文学源流.篆刻宗秦汉玺印,刀法挺拔,不求时尚,非至好不能得其所刻,作品流传至少。

  从这方砚台表现的雕刻特征来看,应该是桂馥的真迹,再加上又使用的是老红丝石,颇为难得。

  “这方砚台确实不错,但实在太贵重了。”

  说到底,今天的事情,他只是担了一个名声受损了风险,如果姜衡确实能够做到他说的那样,风险还是很低的,而这方砚台价值至少有二十万左右,作为辛苦费实在太多了一些。

  姜衡摆摆手:“说实在的,就算以市场价值而论,孟掌柜你如果能够救我朋友一命,对我来说也花的太值了。”

  话是这么说,不过孟子涛还是推辞了一番,最后盛情难却之下,才说道:“这样吧,如果事实能够圆满完成,那我就收下它。”

  姜衡忙不迭地点头道:“好,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说着,姜衡就硬要把砚台先交给孟子涛,说是想讨个好彩头,孟子涛笑了笑就暂时先收下来了。

  俩人接着往姜衡朋友的小区走去。

  “姜老师,你能否说一下这方砚台的来历啊?”

  姜衡笑道:“这方砚台其实是卖家当作添头送给我的,我都没有花钱,那人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以为这不过是普通的红丝石砚而已。”

  孟子涛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如果按一般现在收藏新矿红丝砚的人来说,他们不可能会认为这方砚台是高档红丝砚。为什么?因为它色淡,石面的缝隙里,还有白色的物质,比不上现在的红丝石砚那般靓丽。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老红丝石砚其石质所含有大量的碳.酸.盐,所以经水泡发后就会出现一种油样滑腻的盐渍膏腴,有了这种膏腻,它与磨出来的墨相容后,就如油发艳,磨墨也比著名的老坑端砚更下发。所以当时就在盛名的端、歙、澄泥“四大”名砚中,它被排在第一。

  这种黑山红丝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砚用久了,由于它里面所含的碳酸盐渗透出来像膏腻的物质因凝固而干后,会在砚的侧面出现一层极细的白色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