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九章 观音瓶的来历_捡宝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没有任何有发现。而且,表面也没有任何藏珍釉,或者类似东西的痕迹。

  也就是说,就这么普通的的一只瓶子,就能提供那么多灵气,孟子涛觉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肯定有他还没有发现的秘密。

  孟子涛思索了一番,准备从观音瓶表面的人物画入手,说不定能够找出一些有用的线索。

  前文说过,从内容来看,这应该是关于孝子的故事,而且三幅画中的母子相貌都没有变化,应该讲的是同一对母子。

  基本上,像这样青花人物瓶上的内容,都是有出处的,那么,只要根据画中的内容,应该就能猜到是哪个故事了。

  首先第一个,儿子在为卧床的母亲扇扇子,这让孟子涛想到一个著名的孝子故事,扇枕温衾。

  这个故事,许多人都知道,讲的是汉朝的时候,江夏有一个叫黄香的人,年纪刚刚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虫避开。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当然,从画中儿子的年纪,以及后两幅画来看,扇枕温衾这个故事并没什么关联,不过应该也是一个线索。

  第二幅画,是儿子赤脚背着母亲赶路,从画中的景物来看,此时天气应该比较寒冷了,儿子衣着单薄,母亲衣服厚实,个中含义不言自明。

  最后一幅,是母子俩喜极而泣,为什么会喜极而泣呢?从画中人物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母亲的病好了。

  了解了这三幅画的含义,孟子涛开始回忆到底是哪个故事,但由于提示的太少,孟子涛虽然觉得内容好像有些熟悉,但就是一时想不起来。

  没办法,孟子涛只能接着观察,以期发现更多的线索。

  “嗯?”

  孟子涛眼睛一亮,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线索,前两幅画中,母亲的眼睛都是闭着的,第三幅母亲的眼睛是睁开的,说明,之前母亲很有可能患了眼疾,后来治好了,这才令母子俩喜极而泣。

  紧接着,孟子涛又发现,第三幅图中,儿子手里好像还握着一件东西,仔细看了一下,好像是一只瓶子。

  会不会,图中的瓶子,和眼前这只观音瓶有一些关联呢?

  孟子涛摇了摇头,其它事情先放在一边,现在最关键的是,把图案选自哪个故事要搞清楚。

  首先,这只观音瓶不出意外,应该是明代嘉靖时期的。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奇怪,不是说,观音瓶在清代才流行吗?

  大家应该也看到了“流行”两字,事实上,观音瓶并不是清代才出现的器形,在明代也有观音瓶,只是样式不太一样而已。

  就说这只观音瓶,从样式到青料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