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8章 排队枪毙_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也是一群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干脆利用这个巧合开始给高方平造势。

  “厉害了我的猪肉平,固然乃是绝世枭雄手段,太狠太血腥。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霸主的崛起都会踩着累累白骨。这样的魄力和执行力,只要他能挺过这关,必然成为领袖,恍惚之间,已经可以清晰看到帝国之未来。”

  目下这样的传言到处都是,以江州这个受许洪刚所部迫害最深的地方呼声最大……

  中书门下陷入了最尴尬的一种交织状态。

  蔡倏已在杨志的护送下进京,弹劾高方平祸国乱政,说猪肉平以他龌蹉的政治目的败坏朝廷体制,勾结治下官员张绵成赶走知州,在江州为所欲为。

  蔡京听闻这样的事件后,半张着嘴巴惊诧了好一阵子,因为老蔡真的想不到猪肉平敢这么做。

  就此,老蔡于“门下”怒斥高方平无法无天,誓要为此事弄个清楚明白。于是签发门下命令:停止高方平一切职务行驶,立即回京述职。

  然而老张在“中书”表示了不同意见,张叔夜说是猪肉平固然奔放了些,上纲上线了些,但是朝廷既然有这样的体制,高方平作为一个能吏、启动了这样的条例,这些事件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前有朝廷主要官员黄文炳遇害,江州之事不同寻常,目下知州被赶出了江州,绝不能再召回通判让江州陷入无主状态。

  吏部小天官张商英又跳出来卖弄学问了,他翻了许多太祖皇帝语录、条文、先例、精神什么的东西出来,对大家解释:大宋真有这种体制,猪肉平只属于性格冲动了些,行为幼稚了些,但是并没有违反大宋体制,他只是奔放了些,但是在政治上,是基本正确的。

  这就是目前“中书门下”内的政治斗狗。

  赵佶被他们烦的头晕,见他们各说各有理,也没弄懂他们到底谁对?加上事关小高,赵佶一向信任小高,皇后娘也说那孩子做事恐有理由,而且在赵佶看来这真没有多大事,最多就是两个官员的打架后,来找家长告状。蔡倏他又不是被罢官,他只是与小高合不来而已。

  居于此赵佶干脆不来上朝过问,故意躲着这些家伙。

  当然了,赵佶“躲事”这种昏君行为乃是被球星老高引导的。高俅老儿真不敢乱言朝政,但是他敢教唆皇帝去找乐子,分散皇帝的注意力。

  这些,就是目下形成的尴尬。

  在蔡京看来,这是挑战朝廷挑战宰相的严重政治事件。但因为被“奸臣洗脑”的赵佶并不认为是大事,皇帝认为只是蔡倏和小高耍性子而已,江州又没乱,又没人被罢官,实在一山不容两虎的话,重新给蔡倏一个州又不是说很难。

  最尴尬的就是这里,一但皇帝不临朝,开始躲这件事的时候,它就不算事。也就是说没有被定调。

  皇帝不给方向不定调,依照惯例就是中书门下去决策。

  中书门下没有权利罢免县级以上主政官员,因为在大宋体制里,主政官员的罢免需要圣旨。中书门下只有“调任腾挪”的权利。

  但有个问题是,必须“中书门下”合力才能调任州级主政官员。然而老蔡是门下,张叔夜是中书。于是,就像当时在江州蔡倏和高方平撕逼一样,老张这个中书侍郎和赵佶一样直接躲了起来。

  无图无真相,没有张叔夜签字,就没有中书门下的正式文书。于是蔡京“调高方平回京述职”的朝廷文书,就始终属于未生效状态。

  汗。

  这种局面对于老蔡是个很大的挑战,他做了一辈子的官,却从未见过这种交织局面。可惜现在的朝廷,就他娘的这么一个德行,都是猪肉平那小子一手搞出来的蛋疼事……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