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世民办事从来就没有什么新意,同样的套路,他能用很多次,试验田第六季的亩产报上去之后,他马上来了封赏的旨意,落实了孙享福的嫡次子孙康九垸县公的爵位,同时,跟他打了个招呼,继续奉旨种稻,明年,第一期水稻种植全部结束,新一届的王爷培训班会给他送过来。

  亩产十一石,这个产量在以往来看,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现在,看到这个产量的时候,居然没有人觉得奇怪了,因为,大家已经习惯性的信任孙享福能种出更高产的水稻,他就算种出再高的产量,大家也觉得是应该的,朝堂大臣们可能会因此在公开场合称赞几句,普通百姓,则是淡然一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放心一些,产的粮食多,他们饿肚子的几率也小了。

  来山南道赶工的北方民工如期而至,今年,他们又学乖了,想要从九垸县带些新稻种回去种植,孙享福都批准了,只要是专程过来要稻种的,每人免费给他们送几斤,反正对于九垸县来说,几斤稻谷又不值多少钱。

  北方的水浇地虽然少,但多少也有一些,虽然那边的百姓吃惯了面食,但偶尔吃一下米饭,调剂下口味也不错,当然,他们来领稻种的原因,还是因为这边的稻种产量能比他们种的麦子多收一倍。

  在制作有机肥,精耕细作的技术日益得到推广,新式农具和耕牛得到普及,还有四进制种植管理技术等多方面推进的作用下,北方百姓种植单季小麦的平均亩产,终于突破了五石,达到了六百多斤,由于北方的田亩面积,没有像九垸县这边改革,以后世的田亩大小来算的话,他们的亩产应该达到了七百斤,这算是在肥料没有进行化工改革之前的一个极限,当然,这与大唐选择大面积退耕中下田也有关系。

  这些北方的上田本就因为每年被冬雪覆盖的时间长达几个月,能够得到足够的修养时间,一年只种植一季的话,即便是打理的不怎么精细,也能出这么多的产量。

  韦挺在农部的三年任期,也就干了这么一项政绩出来了,把大唐现有的大部分中下田都退耕了,所以,十月,关中入冬,朝臣们开始窝在宫中开统计大朝会的时候,他上报的全国田亩数量大面积减少,还一副喜滋滋的样子。

  现在大唐本土,算上安西大都护府今年开出来的一千多万亩军屯田,也不过是一亿二千万亩,分摊到新统计上来的一千二百万户家庭,每户大约是一百亩,分摊到每个人,大约三十多亩,当然,大唐现有的三千八百万人口,也不是个个都种地,耽摩道,以及海外诸岛的数百万人口,基本就不种地,士,工,商,医,多个职业阶级,也基本不种地,再除去不能参与劳动的小孩,大唐真正种地的人口,其实只有一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