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2章 胆子大的走在前面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锅鱼子没有辣椒做佐料,总感觉缺了点味道,也或许是长孙无忌问了一句非常倒胃口的话,导致孙享福没有了胃口。

  其实这些事怪不着孙享福,是长孙无忌三番五次的跑来孙享福这问计,是朝堂诸公,有事没事,都爱把自己拿不准的事,拿来向孙享福询问,搞的九垸县的驿差,都像是孙家专用的一般,甚至,搞的孙享福每天都差不多要用一个时辰来回信。

  “不瞒您说,先前去池塘钓鱼的时候,我还在想,就我现在过的这种日子,给个神仙来做,我也未必舍得换,况且,不是我爱管朝廷的事,也不是我贪念什么权位,是你们都要来找我,您说,我是闭门谢客谁也不理的好,还是力所能及,帮诸公解答疑难的好?”

  长孙无忌闻言,也是一脸郁闷,他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朝堂上下这么多智者的智慧,都不及孙正明一人?

  应该不是的,是这些智者缺少反思,缺少一种向前进步的思想,就目前来看,只要是孙享福做出来了的事情,朝堂就有很多人有能力复制,甚至将其做的更好,比如长孙冲建设打造的定襄城,就不比孙享福弄出来的善阳城差,上齐,乌兰,泰安等北地新建的郡城,都是在善阳城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从基础建设,到商业便捷度,没有一个比善阳差的。

  由此可见,不是这个时代没有才能之士,而是这些才能之士,缺乏大胆创新,开辟更好的局面的那种胆略和气魄。

  摸着石头过河,总是胆子大的人,走在最前面,大唐的顶尖管理层,就缺这种走在最前面的勇气。

  当然,这也不是他们的错,时代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们与后世人的思想不同。

  “若非你是这样的性子,又那里能安然享受现在的好日子呢!罢了,暂且不谈此事,免得倒了胃口,我这里有一封去年的文科状元李文庸的奏折,想给你看看。”长孙无忌从袖口拿出一个折子,递给孙享福道。

  孙享福知道,即便是状元,在没有通过实习阶段之前,也是不会直接授予正式官职的,而没有正式官职,就没有上奏的权力。那么,这份长孙无忌拿出来的奏折,应该就是这个正在实习的状元李文庸托他转奏的,李文庸本人,应该是被分配到了江陵这边实习。

  古人的创新能力,一直都很低下,这一届的考卷,几乎完全是走了上一届孙享福出的那些考卷的套路,换汤不换药,同样不以分数为绝对取中标准,所有获得三甲的名次的考生,大多都是有一些新奇且又有可取之处的想法的人。

  这个李文庸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的文章,直指朝廷现在的管理制度的弊端,几乎推翻了以往官员升迁考评的那一套,有很多可取之处,而他这封奏折,就是他在实习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