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效果不错”_从一万块钱开始的文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企鹅视频的弹幕上,密密麻麻地飘过不少好评。并且相对于《去大理》,《成都》这首歌的受欢迎程度是要更高的。并且相对来说,弹幕差评就要少很多。

  几乎是一水的“本季最佳!”“绝了~”以及“目前为止心目中排前三”之类。

  韩升看得直乐:

  要让他自己说,肯定是《去大理》更符合他的胃口;但是要说到流行元素,那必然是《成都》。

  只是从目前反馈的元素来看,确实热度比之前的高,只是也没有到热度爆棚级别。

  他倒是也有心理准备。

  因为这首歌能够短时间内现象级的爆红,而不是发的时候酒红,除了歌曲本身,艺人知名度,节目加成等等...还有一个可能不太被主义的原因,就是CD市花了大价钱推广。

  以便拉动城市的知名度,旅游,关注等等...

  所以这个倒还好,比较意外的是,他这次的初期评价还不错。结果上线一阵子后,里面不少的评价忽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怎么说?是因为没有如实地描述成都么?”

  韩升疑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确实会有影响,但也不至于这么反转吧。”

  “当然不止了。”蒋希希道。

  说着,她把收集好的信息递上来,道:“你先看看,主要就是这些比较具有代表性。”

  韩升低头一看:

  还确实,第一个是说《成都》完全就是没有描写出成都真正的样子,给人一种误解,在当地人眼里看着完全就不写实。

  意料之中。

  第二个说是歌词还是浅了,希望有更有内涵的歌词。

  也算是正常吧,要想一首歌传唱度高。

  最好不能太端着。

  毕竟要写出业内外都满意的确实不容易。

  第三个就比较狠了,先是巴拉巴拉一堆有的没的,最后的出来结论:“…所以最后我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这首歌要在音乐里分级,那就是小学生生水平的作品。和弦简单粗暴,歌词平铺直叙,简直就是没有多少可取之处,可以量产的一首歌。”

  韩升听得倒也不是胡说。

  但其中的一些东西和尤其是结论,他直接无语道:“我承认这歌确实没有在音乐性上特别高,但是没有可取之处,可以量产就纯属胡说了。”

  这就像是什么呢?

  某型针的科普视频,有不少确实是正常的知识,但就在这一片正确里面夹杂少数错误的东西,达到一种暗度陈仓的目的。

  于是看起来好像都没有问题,但有些东西,悄然就传递出去了。

  这里也是一样,假借着讲解的名义,打着专业人士的视角,直接否定了这首歌的优点不说,还否定了这首歌的个性。

  把大众的喜欢,直接略过了。

  换成了他的标准。

  那个姿态,就差当年某英评价刀郎的歌曲时候一样了,只是没那么露骨,但影响同样不好。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