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招贤令_三国之少年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糜竺带着贡品以及钱财而来,回去的时候,也算是满载而归。

  陶谦非常高兴,亲自送袁绍到青州边界。

  袁绍从青州渡河,直奔冀州渤海郡而去。

  一到渤海郡,他就开始整顿吏治,将手中的权力全部夺回来,凭借的就是手中的一万五千大军。

  冀州牧韩馥派人请援,袁绍拒绝了,称要等待时机。

  到了12月份,刘辩百忙之中,将贾诩、荀攸唤来,吩咐了一件事。

  便是刘辩酝酿很久的“招贤令”。

  大汉人才很多,刘辩又没有时间去探访,只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玩一场大的游戏。

  在汉朝,实行的是一种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制度,称为察举制。

  即由地方长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考察选拔人才,再向中央推举。

  简单地说,陶谦举王朗为茂才,拜治中从事,后来又推荐他到会稽为官,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一开始还很好用,可是现在,各个州郡的长官,恨不得把贤才留给自己用,又如何会向刘辩推荐?

  陶谦算是比较善良的例子了。

  因此,刘辩只能另辟蹊径,也就是“招贤令”了。

  让人才自己到洛阳来仕官,不必通过州郡的长官!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

  “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

  贾诩读完《招贤令》,总算是明白什么一回事了。

  如今洛阳已经稳定,但是忠于刘辩的英才,还是太少了。

  必须增添新鲜了血液。

  “陛下,招贤令简直妙啊!”

  “少拍马屁。”刘辩没好气地道,“不管是世家,还是寒门,只要是贤才,朕都要了。”

  “遵命!”贾诩和荀攸齐声道。

  “这件事你二人亲自把关,若是有贤才与朕失之交臂,那么为尔等是问,”刘辩嘱咐道。

  “陛下请放心,臣一定会亲自筛选。”贾诩道。

  刘辩点点头,转而对荀攸道:“公达,颖川多名士,你亲自回颖川一趟,朕要将颖川贤才,收入囊中。”

  “是陛下!”荀攸作揖行礼,神色非常激动。

  颖川是他的故乡,如果能够拉故乡一把,是他的荣幸啊。

  不仅如此,通过这件事,颖川荀家的名望,将更上一层楼,成为颖川第一世家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是大机缘。

  “记住了,是所有颖川贤才。”刘辩不厌其烦地叮嘱。

  到了一月份,刘辩的《求贤令》在周边郡县广为传播。

  “陛下广招天下贤才,不论出身,只问贤能。”

  这无疑打断了世家对察举制的垄断,反响非常大。

  没人会不长眼阻挡刘辩前进的步伐!

  只是不满还是有的。

  其中就包括太傅袁槐,这一次他真是憋不住了,前去找太尉杨彪商议。

  “太傅为何忧虑?”

  “陛下这是断我们世家的根基啊!”

  “依老夫看,没这么严重。”

  杨彪依旧咸鱼一样,不管事。

  只是除了杨彪,袁槐还能找谁当盟友呢?

  司徒王允?

  还是司空皇甫嵩?

  全都是刘辩的人,就算他们不满,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也绝对不会拖后腿。

  都是人精,拎得清!

  至于袁槐为什么要站出来,上窜下跳,当然是为了世家领袖的地位。

  什么都不做,将不会有人继续支持,道理就是这么简单。(m.看书小说)更新最快,小哥哥小姐姐记得收藏哦!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