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助人为乐_唐朝贵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却是少之又少,整个大唐科举制考试一共录取了不足7000人。按照合计进士开科264次计算,平均下来仅录取进士26名。

  更可怕的是,在唐初时的时候,进士科的录取率更是低得令人发指,譬如贞观三年,进士及第者,不过区区九人。

  这和明清时代一次上百个进士完全不同。

  陈正泰一听到推举二字,心头一热:“推举?我也可以推举?”

  他双眼发亮地看着马周。

  马周重重点头。

  “当然,恩师乃是县男,推举人才,乃是职责所在。”

  唐朝的科举制度,依旧还是沿袭了推举制的残余。

  毕竟不是什么人想去考进士就可以考进士的,而什么人有资格呢?当然得官员和贵族进行举荐,在举荐之后,礼部核实了身份,方才准许进行考试。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有才学的人,都会想尽办法寻找门路,希望获得贵族和官员的青睐,当然,若是被推荐人当真中试,那么,推荐者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的恩主,甚至被称之为主公。

  毕竟,若是没有别人看中你的才华,推荐了你,哪里有你的今日。

  古人最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知恩图报,更是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旦德行被人质疑,那么从此之后,被人所诟病,那么就算你出仕做了官,从此也没有立足之地了。

  因而许多家族都喜欢推荐人才进行科举考试,若是高中,自家都门庭,也就多了一份荣耀。

  陈正泰心里开始思量起来:“我可以推荐几个名额?”

  马周一想到推荐,就想到当初恩公推荐自己,使自己咸鱼能够翻身,他心里又忍不住感激涕零起来,耐心的解释道:“天下哪里有这么多的人才,一般的人家,能举荐一人,就难得了,若是能举荐两位、三位便算多的了,敢问恩公,想要推举何人?”

  陈正泰道:“若是我想推举九个人呢?”

  “九个……”马周一脸诧异。

  “明日清早就可以去礼部递交名录是吗?”

  马周有点反应不过来,下意识地点点头。

  陈正泰喜滋滋的道:“这太好了,推举人才,是助人为乐啊,我陈正泰最喜的事就是助人为乐了,来来来,取笔墨来,我这就修一封书贴,一定要好好为国家举荐人才,如此,才可上报国家,下报恩师教诲的恩情。”

  马周:“……”

  恩主什么时候和读书人打过交道吗?

  没听说过啊。

  而且一次就推举九人,这只怕是科举开科以来,从未有过的事。

  马周立即道:“恩主,这推举可不是胡乱推举的,若是无才,只恐会被人笑话。”

  陈正泰自信满满的道:“放心,这九人,都是人中蔡国庆……”

  “……”

  陈正泰兴匆匆地取了笔墨。

  说实话,上一世他还真是侥幸,恰好读过一部关于贞观科举制的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