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章 预计市场的趋势得以扭转,市场走势也逐步企稳_股运长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预计市场的趋势得以扭转,市场走势也逐步企稳

  最近管理层打出第二套政策“组合拳”,其中就包括证\/监\/会提出的“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证\/监\/会的这一表态受到市场的欢迎。虽然“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与投资者期待的“暂停Ipo”在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字面上来理解,“收紧Ipo节奏”也可以是“暂停Ipo”,也可以是放缓Ipo节奏,减少Ipo的发行量。具体操作由管理层来掌握。

  重要的是要把“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落到实处,这也是投资者最期盼的事情。而为了表明管理层说到做到,8月30日有媒体再次拿出Ipo申请“零受理”来说事,用以说明Ipo节奏或已按下“放缓键”。

  在证\/监\/会明确表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的情况下,相信管理层按下Ipo“放缓键”这是早晚的事情,这是市场对证\/监\/会诚信的一种最基本的信任,相信作为股市监管部门的证\/监\/会不会言而无信。但有关媒体拿Ipo申请“零受理”来说事,就有些适得其反了。毕竟“零受理”总体上发生在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之前,不足以用来印证“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的说法。

  重要的是Ipo申请“零受理”与Ipo节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一方面是目前Ipo市场有800余家Ipo公司在排队,这800家排队公司足以保证A股市场两年的新股发行,所以当下Ipo申请是否“零受理”,对Ipo发行节奏的影响是很小的,即便是受理了,也只是增加排队公司的数量而已。

  另一方面影响Ipo节奏的是Ipo的发行数量,而不是受理数量。这两个指标是有明显区别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而且7月份至今,沪深交易所Ipo零受理,主要还是因为Ipo申报的财务指标到期的缘故,需要等待2023年半年报的出台。所以用“零受理”来说明Ipo节奏或已按下“放缓键”,这是不合适的,完全是以己昏昏欲使人昭昭。尤其是在证\/监\/会表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的情况下,媒体的这种说法其实是在忽悠投资者,是在给管理层的脸上抹黑。

  在证\/监\/会明确表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的情况下,投资者期待管理层能够将此落在实处,而不是期待有媒体用“零受理”来忽悠投资者。因为客观事实是,虽然7月份至今沪深交易所Ipo“零受理”,但7、8两个月,沪深交易所却安排了55只新股发行,另外北交所安排了10只新股发行。这仍然是一个较快的发行节奏了。尤其是本周,仍然有5只新股发行,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