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 清贵之后_大明武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题也就多了起来。

  “王兆靖,你爹为什么不当官了啊?”

  这位刚问出这个就被身边的人戳了下,低声提醒道:“不要乱说话,这种事也乱问。”

  少年们说天真也不天真,耳濡目染的很多事也都明白,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当然,也有人不知道这个。

  被提醒的那位很不服气的说道:“当官多好,能当谁都愿意当..”

  话没说完,赵进回头瞪了一眼,这位立刻低头不敢说了,赵进的威信已经树立起来。

  没曾想这话却触碰到王兆靖的敏感地方,王兆靖清了清嗓子,郑重的开口说道:“家父之所以致仕还乡,不是因为行止有亏,而是顾全情谊所为,离开京师的时候,同僚上司都摆宴相送,传为佳话的。”

  这一套话说得文绉绉的,其他人都听得懵懂,还就是赵进当年的古文教育起了作用,大概听懂了些,他觉得有趣,官场上向来是能上一定不会向下,顾全情谊就不做官了,其中肯定有隐情,看着大家还要议论,忍不住笑着开口说道:“这些事不方便问的,大家别说了。”

  一说这个,王兆靖更急了,在他看来赵进这种体贴,反倒成了他父亲的辞官是不得已或者因为有什么丑行,当即站起来解释说道:“家父高中之后就在都察院任御史,上司同僚都非常照顾,今年家父有上下两个去处,向上可以去两京督学,向下可以去各处巡盐,无论清浊都是一等一的好去处,可家父不愿意为这件事和同年伤了交情,所以顾全情谊主动致仕还乡..”

  这下连赵进都有好多听不懂的,大致是在官位争夺上主动退让,才主动还乡,其他少年更是听得一惊一乍,觉得很玄很了不得,具体什么却不懂。

  不过赵进却知道,这里面应该还有别的文章,王兆靖能这么理直气壮的对外宣称,可能不是那种得罪上司或者勾心斗角下来的,但肯定也不是顾全情义,这个只不过是大家面子上的理由。

  接下来的问题就围绕着王兆靖进行了,赵进也不想让大家问太多让对方难堪,所以他有意问些名次,比如说都察院,比如说那督学和巡盐但是什么。

  但问完之后赵进更糊涂了,按照王兆靖的解释,都察院的御史是七品,可那两个去处,所谓向上肯定就是更高一等的地方,那个提督南北两京学校的御史也是七品,那个巡视长芦或者两淮盐场的御史也是七品,都是七品官,那有什么向上向下的。

  话题已经转开,大家对官位都没有兴趣,反倒缠着王兆靖问京师的好玩好吃的,稀罕东西,赵进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不熟悉明代官场的赵进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区别,大明的官员轻重,品级高下只是表面,细分起来门道太多,首先京官远远高于地方,另外清流远远高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