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69章 恭迎和饮宴_大明武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又怎么可能治理得好国家?

  大明和高丽均中道而衰,怕有一部分就是这个原因吧,这种事以后我可要好好避免,太子心想。

  接着,他和高丽国主李珲一起坐上了事先为他准备的乘舆,然后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缓缓地向汉城行进。

  不得不说,高丽君臣和大汉的使团都是对迎奉太子的仪式和安全十分重视的,他们调集了大批的两国士兵在四周警戒,几乎从迎恩门拍到了汉城城墙下。也正是因为两国士兵的警戒,所以这一路上有些冷清,并没有多少高丽乡民敢于围观。等到来到汉城城下的时候,才有一些居民聚集。

  高丽虽然尊奉儒教,但是在引入儒教之后又加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经过了多年实践之后,其国开始分化,按照等级来区分国民。站在顶端的是两班阶级,他们是世代垄断朝廷官位和科举的贵族阶级,这些人占有了大量的财富,通过各种巧取豪夺的手段兼并土地,拥有大量的奴婢。

  随著时日的推移,两班贵族的人口也随之而增长,而高丽国有限的官位和财富资源也不可能无限供给给这些士大夫贵族家庭。于是,为了争夺资源,两班内部产生了争斗,了控制两班人口过快增长,自太宗时代起?做出了“庶孽禁锢”的规定。所谓的“庶孽”,其实是指两班家庭中妾侍所生的后代,为了减慢两班的人口增长速度,作为庶孽的两班人口,沦落为脱离两班圈子的另一个阶级,称为“中人”,不得享受两班的待遇,而只能充当翻译、医官、天文、捕校等低级基层官员,通过这种人为控制嫡庶的方式来控制顶层贵族的人数。

  在这两个阶层之后,就是平民和贱民阶层了,平民就是一般百姓,被视作良民,而贱民是那些从事贱业的人,以及因为犯罪而被贬为贱民的士大夫后代、中人阶级,这个阶层当最是被人歧视的阶级,一出生就为贱民不能入户籍,就算学问再高也不能参加科举,受教育的机会也极少。

  原本这四大等级在李氏王朝当中泾渭分明,相互间的区别和歧视根深蒂固,但是在几十年前的倭乱当中,由于官府丧失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在战乱当中能够征召的良民减少,也无力负担起整个战场的抵抗,而不得不依靠发动义军作战。因此,在战时和战后不得不对义军的论功行赏,为数不少的公私奴婢和非两班的良民,通过参加义军而获得官府的嘉奖,或脱离了贱籍,或是甚至因为功劳而步入了两班阶层。

  另外,为了恢复战后已经十分残破的社会经济,高丽的官府还采取了卖官的措施,在朝廷给出的官位下,一批愿意缴纳粮食或者财物的富农或者商人,也由此得到了高丽的官位,跻身于两班行列。

  再到后来,因为高丽的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