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章 招魂(一)_宋祖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代没有出现“吨”计量单位前,船只的运载能力是以“料”为单位,来计算大小的。

  而“料”的意思,最初并不是船只承载单位,而是造船所用木料的数量。

  一料标准用船木料,是指长度为一丈,直径约一尺的原木。

  由于这样的一根木料在水中的浮力,基本可以承载三个成年人的重量,也就在三百多斤左右。

  因此,随着习俗惯性的延续演化,古代船匠便渐渐的把船木料在水中浮力的承载量,用来计算船只大小。

  回头再看谢明所说的千料战舰,按最低标准的一料300斤来算,一千料大船便是30万斤,就是后世的1500吨。

  这么说吧,大宋的一般战船载重量只有400吨左右,赵维改的那条复兴号更是只有200吨。

  只有唯一的那艘皇家龙舟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但也只有1300吨的载重,比人家还小了一圈儿。

  粗略估算,1500吨的大舰可轻松承载千人渡海。而且甲板足够宽阔,甚至能放下回回炮(投石车)。

  陆秀夫等人听得是面若死灰。

  没想到,元人竟如些决绝,这是誓要置大宋于死地了?

  他们哪知道,这都是赵维惹的祸。

  崖山时,张弘范被他最看不起、最没有战斗力的大宋龙舟给撞沉了。而大宋龙舟却安然远遁,就只是船头缺了一角,修一修还能用。

  这让张弘范和忽必烈深深的意识到,大有大的好处啊!

  于是,君臣二人不约而同的对“大”开始痴迷。

  “这当如何是好?”有朝臣已经开始惊慌。

  这又是追击不放,又是猛袭倭国,又是建造巨船的。一连串的打击,仿佛把他们拉回到一年多之前,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里。

  此时,陈宜中跳了出来,老脸煞白:“要不...咱们继续跑吧?”

  听得赵维恨不得把这老倌儿踹海里去,还没打过来呢就想着跑?能不能有点出息?

  可惜赵维不知道,朝臣之中有此一念的绝不在少数。

  至少在陈宜中说出这么丢脸的话之后,鲜少有人驳斥。

  连陆秀夫和张世杰都沉默不语,显然在思考有没有跑的必要.。

  在他们看来,当下之安宁来之不易,且大宋刚有复兴之象,此时蒙元若来,无疑是灾难。

  陆秀夫沉吟良久,最终还是没有草帅表态。

  “此事还需百官朝议而定,诸位稍安勿燥。”

  陈宜中一听,连连上言,“君实还是要早有决断,毕竟是一年还是三年,谁也说不准。到时再避,却是为时已晚。”

  “依宜中之见,不管去留与否,皆可先派人南下,觅得良处,已备万全!”

  大伙儿听闻连连点头,陈与权说的有道理,先铺路总是好的。

  连“崖山英雄”赵晔都谏言道:“此地本就两面靠海,无险可依。小王以为,再寻良地不失上策。”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