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难临头,三友剩一友_1928:巨商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个日本人神色不定,气愤咬牙,但又对叶洛无可奈何,只能在工部局巡捕们的护送下灰溜溜的回日租界去了。

  人群散逸,叶洛便带着施剑翘等人往厂子里走,准备见一见三友实业社的老板们。

  三友实业社由陈万运、沈九成、沈启涌三人于1912年创立,很快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家具有大机器生产规模的纺织厂。

  开厂一年后,沈启涌跳槽,拆股分手,不久陈万运的同乡陈律甫入股2100大洋,其时资本增加至2400大洋,并在厂名上加注“美记”二字。

  产品出来后,如何打入日商垄断的烛芯市场,又成了难题。

  当初为了打开局面,陈万运和沈九成自己在街头宣传营销,在日商洋烛行附近,摆摊点燃自制的蜡烛。

  行人纷纷围观,看到蜡烛不淌油、不弯头、不中途熄灭,确实不比洋烛逊色。

  这一街头活广告使“金星”牌烛芯名声大振,“三友”的烛芯以价廉质优的优势迅速打开市场。

  奉天事变后,三友社生产总厂的工人们抗日热情高涨,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了三友抗日军,多达400余人参加,陈万运亲任大队长,队员自费做了军装,天天在上班前操练。

  三友抗日军还在厂门口高墙上贴了一幅巨型宣传画,标题是“定要收复北方”,画的是一个义勇军战士,拿着长枪对准日本兵。

  西邻日商东华毛巾厂驻有日本海军陆战队,设有望台,每天都能看到三友社毛巾厂的行动,恨得牙痒痒,视其为眼中钉。

  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一二八事变,便在今天发起了“日僧事件”。

  走进厂内,晚上听不到任何机器的轰鸣声,但却隐约能听见工人们拿着武器的操练声。

  工部局堵到了门口,陈万运、沈九成和陈律甫这三友也起了内部矛盾。

  叶洛在工人指引下到了总经办,才推开门,就听见三人激烈的争吵声。

  “抗日救国乃吾辈之责!我们组建三友,做实业,驱日货,不就是为了让侵略者滚出我们国家吗?现在倒好,人家打上门了,你们却要做缩头乌龟?”

  陈万运气得牙疼,看着两位昔日好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沈九成叹气道:“万运,我们是商人,不是军人。你大张旗鼓组建工人军队,日夜操练,势必会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这不划算。”

  “不划算?国难都要当头,北方同胞日夜煎熬,你和我说利益了?”陈万运气的指着他鼻子开骂。

  一旁的陈律甫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拿起桌上的一张支票:“万运,这事我不敢掺和,就此退股,我们有机会再合作吧。”

  “我也退股!我不能陪你一起疯,一起死!”沈九成的亲戚就是北方人,在那边经商,试图反抗日本人,然后全家都被杀了,家产也没了。

  他佩服也敬重陈万运这样的人,可他自己做不了这种人。

  “好好好,你们走!”陈万运重重拍了下桌子,还要说话,却一眼瞥见了门口笑着的叶洛。

  他愣了下,旋即问道:“二、二少爷?”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