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4章 不可胜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侯儒与关中的军报了。

  兵出子午谷、蜀相诸葛亮兵出陈仓后移师五丈原,赵广与王平、句扶在袭安定粮道后转来祖厉县,再佐之魏延与郑璞明明驱兵来救鹯阴之困但却一直按兵不动等,逆蜀诸多不寻常的调度,令他倏然觉得蜀军的战略意图乃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对!

  他陡然发现此役的决胜点,并不在关中!

  而是在河西!

  在于夏侯儒部是否能遏制逆蜀魏延部,阻止汉军突破至鹯阴城塞。

  很容易推敲的结论。

  此役魏国乃是以兵困鹯阴城塞,占了战场的先机,逼迫逆蜀不得不兵出来战,令其损耗民力武力,不能安然的休养生息。

  而逆蜀若想化解战略被动的前提,乃是令鹯阴坚不可摧耳!

  亦是说,只需逆蜀魏延部冲破夏侯儒的遏道拦截,长驱鹯阴城下,将粮秣辎重与士卒送入城内,便是战略已然矣!

  以鹯阴城塞之坚,若粮秣与士卒皆充足,魏军无有一二岁的不计死伤、不分昼夜强攻,便无有破城的希望。

  然而,魏国自春初便出兵了。

  将士的士气又如何能再坚持一两岁不堕?

  从关中至河西的粮秣辎重转运之苦,黎庶与军士如何能再坚持一两岁不鼎沸!

  至于为何逆蜀并没有一开始便集中兵力、悉数赶来救援鹯阴嘛

  亦很好理解。

  若彼如此行事,魏军的关中主力将出乌水河谷以逸待劳据之,再分兵走秦岭谷道扰其后,令其首尾难相顾也!

  是故,逆蜀这才多路进军,分散魏国的兵力部署,将化解鹯阴之困的战事,演变成为了魏延部与夏侯儒部的一战而决。

  将兵力寡少、地利被占据等劣势,最大程度消弱。

  而都督司马懿为何没有早做准备嘛,非是他没有洞悉逆蜀此意图,而是实属难为。

  逆蜀分兵多路,乃是阳谋耳。

  不管是否洞悉此意,司马懿都必然要分兵往拒。

  用兵之道,虚虚实实。

  若司马懿没有分兵往据,如蜀相诸葛亮入关中的策应之举,恐会变成了攻夺关中之战!

  因为关中对于逆蜀的意义,可对鹯阴城塞紧要多了。

  且如今魏军在河西的兵马将近五万了。

  不管是粮秣转运的后勤制约,还是对全局的思虑,司马懿安能再遣兵马来河西?

  最后,乃是司马懿最初的战略目的,已然达成了!逆蜀陇右、河西与汉中郡皆兴兵来战,已是损耗粮秣辎重无数了!

  今骤然被逆蜀反制,乃战场各逞其谋的必然也。

  毕竟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博弈的双方都无法让战事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演变。

  唯有见机行事,以己之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耳!

  而郭淮想强攻郑璞营寨,就是“先为不可胜”的思虑。

  在忧心夏侯儒部安危之下,他想着且先不计死伤的强攻数日,看有无破营的机会。

  若有,自是无需再疑的倾力为之。

  即使不能将“魏之大患”的疤璞阵斩于此,亦能逼迫游荡在不远处的马岱与姜维部,前去请魏延部来救!

  如此,夏侯儒部之危将自解、鹯阴之困依旧。

  但若是无有机会,那他便分兵。

  以半数兵马转去鸣沙山遏道,杜绝逆蜀入贺兰山以南侵扰屯田之地;其余半数兵马归大河东岸与夏侯儒同御,以兵力优势令魏延部无法解鹯阴之困。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