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 天听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撰于丝巾之上,孰为陋邪?孰为奢邪?”

  恐得庞宏一阵惶惶,连忙告了声罪后,才解释其中缘由。

  原来,当日他求抄录骈文而归时,郑璞便不假他之手,亲自撰写。

  然而,他家中新置,并无多余竹简之物可录。

  与宴的柳隐见状,便让扈从去他自住的别院取来。家中巨豪、且有心示好的柳隐,取来的自然是奢侈之物。

  “原来如此,朕倒是误解巨师了。”

  呵呵一乐,天子刘禅接过细绢,沿案铺展,细细品咂。

  少许,才昂头,诧然而道,“此郑家子文采,果真斐然也!却是不知,他既在文中尽叙以淡薄为雅趣,又为何不彰虚怀若谷释然陈选曹郎之诘,反而强令逐客耳?”

  言罢,又示意众人向前来取细绢传阅,脸上泛起新奇之色,兴致勃勃,“卿等观之,且思,再为朕试言其中之故。”

  呃

  天子之令,当真

  嗯,当真雅兴斐然。

  众人不敢怠慢,皆口称领命。

  待陆续传阅罢,年齿较长的侍中张苞,便被众人以目视之。

  意思很明显,让他先开口答天子之问。

  这也亦是常态了,每每遇上天子问及文事雅趣,大家都会让张苞来回答。

  因为其父张飞素爱敬君子、慕文学,自幼便对他读书多有督促。后张飞被名士刘巴鄙夷为兵子,不屑于之语,就连诸葛亮劝慰都无法周旋。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自此始,张苞便被家中督学更甚,其劲头让一些皓首穷经的儒人,都自愧不如。

  众人虽都熟读诸子百家,但若单以文采而论,张苞当为魁首。

  对此,张苞似是也习惯了,略作思吟,便先行礼再开口叙道,“陛下,臣略有所思,胆敢请先试言之。”

  天子刘禅伸手虚扶,“小宴为乐,卿无需多礼拘束,尽言即可。”

  “唯!”

  朗声领命,张苞便口若悬河,“陛下,臣窃以为郑家子做《陋室铭》,其中的陋室并非指成都小宅,乃是指什邡郑家桑园耳!盖因郑家子已出仕,与文中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谙;然,却谙合其先父的隐居避世。臣以此推断,郑家子性情之刚,与文中淡雅无关矣。”

  “妙哉!”

  天子刘禅听罢,拊掌而赞,亦举盏而邀,“文容之言,鞭辟入里,当浮一大白!诸卿,盛饮之!”

  “饮。”

  饮罢,君臣便撇开此事继续宴乐。

  不多时,便各自散去。

  毕竟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宫中小酌,乃雅兴所致;若是大饮,被丞相诸葛亮得闻,定会对天子以言戒之。

  此四人会更惨,定被申令责之。

  天子刘禅,性情素来以宽厚著称。

  鲜少让这几个少小亲近之人无辜受责。

  且,他与张皇后凤凰于飞,得了新奇之事,也心切着归禁内共赏。

  只是他拿着细绢入内时,张皇后的兴趣并不在骈文上,而是诧异莫名,“陛下,且观此郑家子所书之字,其书法似是不曾见过。”

  “咦?”

  闻言,天子刘禅亦诧然。

  待拿起细绢,再度细细打量时,不由奇异而喃喃自语,“相父善书法,尝有教于朕。然而,此书法却不曾见过。”

  言罢,便垂头蹙眉而思。

  旋即,又目光灼灼,侧头向宫外而视。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