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8章 端倪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拔后辈著称的丞相,早就将他视为后继者之一了!

  如今骤然露骨的为他造势、树立朝中威望,不过是因为李严战败而提前显露出来了而已。

  不然,如何去解释他与元从系、荆襄系都牵扯上了呢?

  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仅仅是“巧合”。

  更没有人去质疑,事无巨细皆躬亲的丞相,如果没有暗中推动,这种牵扯到朝廷未来安稳的“巧合”竟会发生。

  难怪前不久,朝廷录榆中县大败夏侯儒之功时,丞相会力排众议不升迁郑璞的军职,而是改从相府参军迁为司马。

  大汉朝廷如今以丞相府决朝政,相府长史的职权相当于尚书仆射。

  如尚书令陈震转为卫尉后,并没有再任命新的尚书令,许多事务也开始一并由留府长史蒋琬署理了。

  刚好,相府司马与长史是同级。

  北伐才刚刚开始,不乏战事,亦不乏军功,所以丞相才会让郑璞先进入决策中枢

  原来如此。

  众多朝廷僚佐皆恍然大悟。

  郑璞也隐隐有所悟,所以心中有所不安。

  倒不是妄自菲薄。

  入仕这些年来,他确实是建功无数,官职升迁与爵位封赏的速度也远超他人。

  但他从来都不好高骛远。

  更不曾冀望过,有朝一日要成为执国者。

  他没有那种权欲。

  也不想拥有那种权柄。

  因为,他出仕的初衷,从来都没有变过!

  让谯周宣扬逆魏不得天命也好,谏言让天子刘禅当多历练识士庶之艰也罢,不过是为了大汉能上下一心,矢志不渝的支持北伐。努力与元从系结交、与荆襄系和善,让谯周代为培养亲信,则是为了日后自己领军在外时,没有来自庙堂的诘难。

  然也!

  他只想让丞相在有生之年里,看到兴复汉室的希望;在天不假年时,可欣慰大汉拥有了“三兴”的根基!

  不要再有遗恨。

  仅此,而已。

  所以他才行事不顾惜名声,不爱惜羽毛。

  所以他一心扑在领军征伐上,也止于沙场争雄上。

  退一步而言,他也怕拥有那种权柄。

  权力就是一把双刃剑。

  握住之时,可以令他人臣服,自身也会不断被剑刃割伤。

  在他尘封的记忆里,所有的执国者都难得好结局。

  要么如霍光,生前恩荣无可附加,身死后便被灭族。

  要么如魏武曹操,年轻时立志当征西将军、为大汉讨平西北叛乱;但最后却封公、封王,为子孙后代夯实了称帝的根基、扫平了取代汉室的障碍。

  郑璞不敢断定,自己拥有那种权柄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迎接了唯我独尊那种权力的洗礼与腐蚀,能有几人不到盖棺定论的那一天,就胆敢对自己下定论?

  况且,他不是力挽汉室将倾的丞相;今天子刘禅也不是创业未半崩殂的先帝刘备。

  又或者说,古往今来,矢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