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2章 慎之(为熿裘盟主加更)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反之亦然。

  逆蜀丞相诸葛亮必然也大肆遣了许多细作,潜伏在金城郡等地,密切监视着徐邈及郭淮等人的动向。

  袭狄道,乃出其不意也!

  若走漏了消息,极容易被逆蜀将计就计而设伏。

  曹叡看罢,心中亦有赞同之意。

  尤其是,曹真此番请战的目的,乃是“陇右已失,不可再坐视逆蜀多骑也”这句话。

  毕竟,魏国对阵逆蜀及孙吴的倚仗,除了国力雄厚外,尚有骑兵之功。

  魏骑睥睨八荒、蜀依山地而战难逢敌手,而吴水师纵横大江称雄。

  如若让逆蜀蓄力数载,拥有了大量骑卒,则是魏国的凉州不可守,关中三辅不可安!

  唯此一缘由,便让曹叡心切不已。

  呼

  悄然在心中舒了口气,他平缓了情绪,声音且平且缓而谓之,“诸卿皆我大魏砥柱,觉得大将军此番求战,可行与否?卿等尽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战事如何,皆不责也。”

  “唯!”

  众人闻声,皆俯首领命。

  只不过,当相继进言各抒己见之时,众人却是意见相左。

  今身份最为尊贵的顾命大臣陈群,断然反对出兵。

  他以去岁魏国三线作战,皆以败北而告终,国力已然有损,是时当以修生养息为重,不可再贸然大动刀兵而使民苦之。

  且此战若胜,逆蜀必然大军来争,恐引发两国第二次陇右大战矣。

  再者,养马以及训练骑卒,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尚不如先与民休息,待一二载国力恢复、兵卒休整士气之后,便再以大军出陇右及汉中郡,一举将逆蜀驱逐归巴蜀。

  不可争一时之利也。

  对于司空陈群之论,尚书令陈矫附议。

  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与中领军杨暨,则是认为此番可出兵。

  缘由是因出兵万余人,乃大将军曹真的独断之权,且附和不可让逆蜀有骑之议。

  而在魏武曹操及魏文曹丕时期,便彰显了筹画策算之能的蒋济与刘晔,则是与陈群一样持有反对意见。

  曾被曹丕赞为“志节慷慨”的蒋济,言辞激烈。

  以逆蜀丞相诸葛亮性情谨小慎微,不敢以国事弄险为由,断言今驻守在陇西狄道的高翔与郑璞部,行增灶之计也好,效仿昔日董卓兵寡而示势盛之谋也罢,皆是诱使凉州兵马深入敌境而伏击耳!

  兵出狄道,诚不可取也!

  亦附议司空陈群之论,是时当以修生养息蓄力,以期他日将逆蜀一战而下。

  侍中刘晔,则是眸光微闪,既不赞成亦不反对,而是出了一折中之策。

  他以为此番以凉州驻军而伐,恐会滋生河西四郡的豪右及羌胡部落的恣睢之心,引发州郡动荡。不如遣使者去河首之地,以天子命加封羌人首领唐泛为归义王,且划分河首之地设新郡,将之拉拢为亲善魏国,让逆蜀忌惮之。

  再一将军领骑兵二三千入河首之地,以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