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 冰桥渡黄河_大家请我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不发的道理,便强笑道:“此时已成,还请诸位子时收拾物件,只待寅时出发渡河!”借此又拖延了半宿。

  诸将闻言大喜,只道张顺胸有成竹,他们便连忙连夜收拾物品,准备出发。

  只是这两日天气转寒,狂风大起,很多义军士卒、家属连夜准备出发之时,皆被冻得瑟瑟发抖、面色发青。

  义军士卒也不由抱怨不断,甚至有人暗骂道:“如是这厮明日不能带我们渡河,我就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讨个说法!”

  不到寅时,“八大王”便急不可耐的跑了过来问道:“义军已经准备就绪,何须等到寅时,此时渡河岂不更好?”

  张顺笑道:“时机不到,不能渡河!‘八大王’稍安勿躁,我说寅时,定然是寅时渡河!”

  众人好容易苦挨到寅时,又来催促张顺。张顺无奈,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只得姑且相信赵鱼头,带领他们前往黄河岸边去了。

  众人随张顺赶到了黄河岸边,只见滔滔河水竟为之不流。

  那河面平整如砥,又如铜镜一般,正映照着天上的明月。只照的漆黑的夜晚,如同要亮一般。

  只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天气才冷了一日一夜,又能冻结多厚?更何况要撑得住过往人马?

  结果不曾想那赵鱼头也气喘吁吁的赶了过来,张顺正待要问,那赵鱼头只是点了点头,然后高声喊道:“黄河冰面已经可渡,大家且随老朽过来!”他把众人往垣曲与济源交界处引去。

  众人跟着他又走了一两里,来到河边,往那一看,只见河中早已结出了一条冰桥。宽约六尺,厚约三尺,正合适义军从此渡河。

  原来那赵鱼头立下军令状以后,日夜守在这黄河岸边,观看河水结冰情况。

  但见冰面虽厚,却不足载人马货物,那赵鱼头更深知义军亦有红夷大炮等沉重物件通过,生怕冰面支撑不住。

  此地乃是附近黄河最狭窄之处,距离最短。他便连夜带领士卒丁壮,寻来门板、床板等物,逐个摆放起来,连成桥状。

  他们又亲自带人烧水浇反复筑其上,一如当年曹操用沙子浇水,砌筑冰堡的故事,竟是一夜之间造出来一条特殊的“冰桥”。

  张顺见了也不由大喜,连忙暗夸道:“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其余义军不知其中关窍,见此桥非是一般,再加上前番张顺祭祀黄河河神的举动,更是将之视为神迹。

  有个别意志不坚定之辈,早已跪了下来高声喊道:“舜王果然有天命在身,河神连夜结出冰桥,助我等脱困!”

  一人高呼,则唤醒了百人,百人高呼,则唤醒了千人、万人,一时间如同山洪海啸一般,纷纷拜起了张顺。

  甚至有人高呼道:“不若舜王趁此神迹,建制立章,做了皇帝,岂不是强似那紫禁城小儿?其余首领各分个将军宰相,也不枉从龙之功!”

  其余义军首领闻此不由面面相觑,脸色难看。甚至“闯王”不由低哼了一声“装神弄鬼,雕虫小技!”

  “闯将”闻此连忙小声劝说道:“‘闯王’慎言,如今舜王风头正盛,又是义军的恩人,万万不可与之冲突!”

  “闯王”虽然有与张顺争雄之心,可是又不知关窍如何,不能当场揭穿张顺。他也不得不慑张顺如今的威望,只好又冷哼一声,以示不屑之意,却是再也不敢说张顺的不是了。

  这时候义军的欢呼声、赞叹声早已盖过了所有的不满。毕竟,成功者不受指责!

  感谢大家的支持,这一卷终于结束了,主角也要进入到更广阔的天地大展拳脚了。可能大家觉得有点快,也可能大家觉得有点慢,但是作者已经不能像裹脚布一般写的又臭又长了,当然估计大家也都等不及了。

  这两章实际上昨天作者就写好了,一直不满意,反复修改,希望能稍微让大家满意一点。今天家里宝宝病了,作者抽了点时间,提前发了,晚上无更,请大家不必在等,谢谢!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