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九章 太聪明了不见得是好事_重生198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村出来的务工者大部分都选择鹏城和羊城,咱们都清楚进入鹏城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我说句不该说的,为了进入鹏城很多人甚至不惜以身试法,不被抓到还好说,一旦被抓到,等待他们的必将是遣返和处罚。”

  苏峥说话的声音不高,相对而坐也只是勉强能听清楚,“鹏城那边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包括粤省其他开放城市也都陆续有工厂开设,南方城市对工人的需求量明显越来越大,我朋友想开一个专门为农民工介绍工作的公司。”

  刘卫东是新闻工作者,本身就具备敏锐眼光,听苏峥这么一说,只是在脑子里大概思考一遍就发现了这件事的可行性和话题性。

  “苏老板,咱俩不是第一天认识了,你应该了解我,你就说让我们怎么配合你就行了。”

  苏峥笑着点头,“如果只是简单地为新公司打广告,我就不会跟你说这么多。之所以跟你说明白情况,就是想跟你们《新民晚报》合作。”

  “报社具备一定的社会公信力,更容易获取老百姓的信任,通过你们在各个城市的记者站点对当地释放招工信息,只要是在你们那里登记信息的务工者,我朋友必然优先安排他们进入工厂,相当于还没出门就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只要人到地方就能第一时间进厂工作赚钱。”

  刘卫东眼睛一亮,笑容更浓:“这个办法好。”

  既能响应改革开放大潮的号召,还能帮农民解决工作问题,但是这件事的性质就能引起广泛讨论。

  “想要登记信息的人需要缴纳五块钱的费用,这叫保证金,我朋友保证给他们安排进厂,而且是鹏城的工厂。”

  五块钱?

  刘卫东笑容一滞,别说是对农村收入低的人群,哪怕是在城市五块钱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能有人舍得花这笔钱吗?

  关键是,一旦收钱,这件事的性质就变了。

  苏峥看到了刘卫东的表情变化,呵呵笑道:“我的服装厂现在给正式工人的平均工资在三十多块钱,哪怕是刚进厂试工一个月也有二十多块钱的工资,五块钱算多吗?关键是我朋友能保证缴纳保证金的人光明正大的进入鹏城工作。”

  刘卫东缓缓点头,最后这句话才是重点,这么比较的话五块钱还真不算多。用五块钱换取一个几倍收入的工作,倒也不算亏。

  “每个人五块钱,给你们报社分两块钱,你们不单需要记录务工者信息,还要负责把他们送上车。当然,车费需要他们自己解决,在羊城跟我朋友的公司汇合时把当次的钱进行结算。”

  一个人两块钱!

  刘卫东默默在心里盘算,“苏老板,这本身不算大事,主要是牵扯到的地方比较多,我一个人不敢擅自答应你,等我跟领导汇报之后再给你答复行吗?”

  “可以,不过要尽快。前段时间的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