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言_两宋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文化学术的薪火传承链上微不足道的环节而已,只不过按照现行的教育序列,我的岗位位置确实处于中学教育的下游。那么,我又怎么能够不对源头活水的上游表示由衷的感激呢?

  至于腾飞兄所讲的两宋史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的,识者自知,不劳辞费。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里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再三诵读:“吾国近年之学术,如考古历史文艺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荡及外缘薰习之故,咸有显著之变迁。将来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断论。惟可一言以蔽之曰,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是已。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譬诸冬季之树木,虽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阳春气暖,萌芽习长,及至盛夏,枝叶扶疏,亭亭如车盖,又可庇荫百十人矣。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应致力者”。以腾飞兄所讲的“两宋风云”的纷陈精彩,一定能够吸引青年学子发愿投身建立新宋学的伟业。这样的成绩,又有谁能够说小呢?

  腾飞兄在本书的“后记”里有一段话,特别让我感佩:“每次高三的孩子毕业的时候,我都会给他们在黑板上写上一段话,这段话是宋朝的理学家张载说的: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跟学生讲,咱们读书就要照着张老夫子这四点,其实有的时候我没有把握有多少人能听进去,但是我感觉,一届哪怕有一个孩子听进去了,我就没白讲。”

  张子的“四句教”是中国读书人未必能至而须臾不忘的精神殿堂。我第一次听到这“四句教”,是在二十多年前华东师大附中的历史课上。我的恩师郝陵生先生抑扬顿挫的吟诵至今在我耳边回响,浸润了,当然也影响了我的人生。

  我和喜爱腾飞兄的观众和读者一样,热切地盼望着《两宋风云》的出版。我会在第一时刻将书呈送给已是年近八旬的郝老师。我相信,看到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事业有腾飞兄这样的俊彦接续,恩师一定会宽慰地微笑的。

  钱文忠

  2009年6月22日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