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层决议_抗日之爆装升级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陈诚道。

  之所以第一个提问陈诚,便是因为之前委员长曾经否决了他撤退的命令,现在日军果然包围了过来,他们想要撤退都有些来不及了。

  陈诚清了清喉咙,而后道:“趁着日军还未将口子彻底封住,上海西郊和南郊的部队,交替掩护,向吴福线,还有江阴一带撤退。”

  委员长对他的话并不是很满意,因为现在狼狈撤退,实在是不够体面,他也不好向上海一带的百姓们交差,更不好对这一代支持自己的地方豪绅交差。

  于是,他又半转过头,问何赢钦道:“你觉得呢?”

  对于委员长的想法,何赢钦此时已经揣摩的差不多了。

  虽然说撤退是一定要撤退的,但是何赢钦知道,委员长想要体面的撤退,而不是狼狈的逃窜。

  于是他便说道:“我觉得可以让62师先行回援金山卫,抵挡住日军攻击。

  我军且战且退,尽量拖延日军进攻脚步,主力部队则抓紧时间,保护百姓撤离,向吴福线,江阴,无锡一带转进。”

  他的话和陈诚所说的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要交替掩护撤退。

  只是何赢钦的话更加讲究技巧,其中“且战且退”“保护百姓撤离”“向吴福线一点转进”等话语,听起来不像是撤退,倒像是在进攻。

  当然,所谓的“保护百姓撤退”更多的是给那些地方豪绅撤退,留下时间来。

  至于普通的百姓们,并不是在委员长的考虑范围之内。或者说,他也想要考虑这些百姓们,但是日军不会给他这样的时间了。

  实际上,在秦时明和日军在四行仓库鏖战的这段时间里,委员长有足够的时间,在日本第十军金山卫登陆之前,从上海从容撤退。

  可当时的委员长,却还在惦记着布鲁塞尔的国际会议,还在想着要和日军再过两招。

  以至于到了今天的局面。

  不过,即便如此,委员长思索了一番,却仍旧认定,造成今日之局面的责任,并不在他。

  他的决策,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制定的。只是现在日本第十军,突然从金山卫登陆,年轻人实在是有些不讲武德,竟然搞偷袭?

  委员长听完了何赢钦的话,便满意地点头道:“好,就照此办理!”

  这样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军委会,着急乘坐飞机,往更加安全的南京飞去。

  他的命令下达了,可是军委会的这些人,也都着急离开这片即将被日军包围的土地。

  于是这些人商量了一番之后,便制定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撤退计划。

  在这份计划里,甚至连撤退的次序和时间,都没有完全规定好。

  这也就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因为撤退计划不够详尽,命令也是来回转变。导致被围困在上海地区的**部队,在未来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有十多万人死在了撤退的路上。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