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7章 表字正臣?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挂在战马上。

  若是在野外,鼻子被寒冷刺激的不易闻到浓烈酒香,但在火塘烘烤的温暖房中却酒香四溢……

  “咱虎娃是个直性子,先生当知咱因何要给胡三、董越送一万万钱……陛下病重,帝星被扫把星扫了一下,是不是预示着陛下什么的……说实话,咱是不信的。”

  董虎示意蔡邕饮酒,蔡邕知道董部义从的酒水更加浓烈,一边小饮了口酒水,心下还感慨不已。

  “生老病死,世之必然,有的人无病无灾能活八十、九十岁,有的甚至还年幼时便已夭折,非命中使然,而是病从口入,而是性情使然。”

  众人听了他这么说皆是一愣,但他不想在这些事情上多说,对于后世人来说,得病的原因无非是不注意卫生、不注意饮食结构、情绪波动太大致使激素失调、纵欲劳累不注意休息什么的……但这也只能让人多活几年,最终还是躲不过“病死”两个必然。

  一些东西解释起来很麻烦,也需要通过一些特殊仪器来证明,诸如使用显微镜来证明一些真实,董虎并不想在这些事情上太过解释,皇帝的妃子裙子下都是穿着开裆裤便于皇帝随时播种,如此纵欲下若还是能长寿才叫怪了呢!

  饮了口酒,吞下了一块肉……

  “陛下得了病,雒阳小儿童谣沸沸扬扬,若咱真有什么坏心思,咱虎娃不仅不会给胡三、董越一万万铜钱,更不会前来了廉县,先生是活着的史书,不可能看不出咱虎娃的心思,既然知道咱虎娃的心思,还如此当着咱的面横眉竖眼,又岂是君子之为?”

  蔡邕讪声道:“老夫……老夫不是想真的激怒了你,只是……只是……”

  “只是”了好一会,蔡邕又一声轻叹,什么话语也不说了。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先生续编《东观汉记》史书,当知‘崔杼弑其君’之事,太史伯仲叔季堪称史官之风骨,何为史官?以史为鉴知兴替,书史告后人,择其善者从之,择其不善改之,史官不以人之喜怒好恶书之,只以事实论之,如此才能让后人从之、改之。”

  蔡邕张了张嘴,一脸萧瑟一口饮尽杯中酒水……

  “罢了……”

  “老夫再不过问他事……”

  蔡邕能够听明白董虎话语里的意思,作为史官就要公平公正对待历史,朝廷明明知道面前小子极为不喜和亲事情,偏偏还让公主嫁给於夫罗,而且小公主身上还节制着南营兵马权利,这不是故意激怒董虎、胡三造反又是什么?蔡邕作为活着的史书,书写历史兴衰更替的人,难道要帮着他人将错误撕裂的更大口子?后世人又如何评价他这个“不合格”史官品德?如何相信他记录史书的真实性?

  一干将领听着董虎云里雾罩话语,看着如同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