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7章 女叔齐的雄辩_我在春秋不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叔齐对晋侯的三点进行逐条反驳,当真可谓也是字字珠玑,句句在理。饶是李然闻声也是不由叹服。

  孔子虽尚未“修炼成功”,仍在钻研德仁的路上。然女叔齐的这一番话,却已可堪称儒家治国的典范。以仁政而观他乱,不争不抢,以德政养育百姓,不怒不喜,如此方为大国之道,方为千年霸业之基。

  晋侯脸色极差,但他却再没有任何反驳之言。

  灵台宫内的一众卿大夫也相继沉默,各个面色沉重,以致后来都只得叹息点头。

  “是啊,司马大人所言在理啊,既有宋盟在先,我晋泱泱大国,又岂能不修明德呢?”

  “修养明德,方为立国之本啊。”

  “还请君上三思!”

  一时间,原本还反对前去参加会盟的卿大夫们,此时尽皆朝着晋侯拜倒,请求他赞成前去参加会盟,刹那之间,形势陡转。

  子产再度与李然相视一眼,两人皆是微微摇头。

  并非李然无话可以反驳女叔齐,而是站在道德至上的角度来看,他已不能再进行出言反驳。

  要想一个国家根基深厚,修养明德显然是第一位的,他此时若是出言反驳,那便是有了戕害晋国之嫌,搞不好,还终会为晋国上下所厌恶。

  “经一事,长一智,又给我学到了啊。”

  李然不由对这个女叔齐心生佩服,毕竟在而今的晋国,还能说出这番话来的,恐怕也就只有他一人了。

  晋侯沉默良久,面对朝堂之上的形势倒转,思索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晋侯也知深浅轻重,他并非楚王,自然不会过于刚愎自用。

  所以,无论是出于形势,还是出于对晋国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女叔齐的这一番话都是极为在理的,令人无法反驳。

  原文: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乃许楚使。——《昭公四年》

  PS:这一段论述于历史上,原本是昭公四年“申之会”的名场面。但是由于小说剧情需要,此处提前。而由于昭公四年,王子围已弑君篡位,所以已被称为“楚王”。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