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4章:事蹊跷,人前身后多败露_我的祖母武则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的语言中是镔铁的意思,足以见其民风悍勇。

  契丹早期分为八部,也曾一度强势,但先后遭受北齐、高丽、突厥和隋朝但打击,部族流散趋于衰败。

  李唐建国,契丹主动归顺朝廷,太宗皇帝李世民赐其首领大贺氏李姓,并在其领地建立松漠都督府,后隶属于安东都护府。

  垂拱三年,原契丹首领李枯草离病逝,在当时的宰相刘祎之建议下,武则天册封其堂弟李尽忠为左武卫将军、松漠都督,又封李尽忠的妻兄孙万荣为右玉钤将军、归诚州都督,是迄今为止契丹族两大部落。

  本来李尽忠非常感激武则天,又同样与复国的突厥为敌,可谓同仇敌忾,但随着营州都督的改换,他和武则天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一直以来营州都是唐朝、周朝东北的军事重镇,承担着遏制高丽、突厥、维系安东道路通畅的重任。

  李治在世时,长期任命周道务担任营州都督,虽然他的能力不是很出众,但他性情谦和、礼贤下士,颇有知人善任之名,杨威西北的唐休璟最早就在他的麾下任职。

  因他宽宏有恩,对契丹、韦氏等部也十分亲善,这些部族也都乐于听他调遣,直到改朝换代前夕因病去世,由赵文翙接替其位。

  赵文翙出身行武,早年随刘仁轨、薛仁贵打过不少仗,也算是一名勇将,但性情傲慢、暴虐蛮横。

  由于常年与边疆各族征战,他上任后一改周道务在任时的宽仁政策,将境内各族均视为夷狄甚至奴隶,管害十分严苛,许多官吏也趁机强取豪夺、压榨牧民。

  两年前的室韦之乱就是这样引发的。

  但室韦势力薄弱,叛乱很快即被讨平,国内又忙于北征突厥、修建天枢等事,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赵文翙自以为有朝廷做靠山,越发肆无忌惮。

  才酿成这样的后果。

  李重润听的真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历史的长河中,突厥、高丽、契丹、大食国投了又叛,决裂再求和的事情太多,本为利益牵制。

  哪有真心可言,若是压迫的狠了,必会叛起。

  李尽忠恶气固然是出了,但袭取州城、擅杀都督无疑是造反之举,听闻朝廷派出曹仁师、张玄遇、燕匪石、宗怀昌等二十八路兵马前来征讨,李尽忠、孙万荣震怖之下把牙一咬--打墙也是动土,动土也是打墙,反正闹成这样,投降也活不了,索性豁出性命跟大周朝拼啦!

  为争取先机,李尽忠火速调集契丹诸部,又招诱同样不满朝廷的奚族、室韦等部,自称“无上可汗”,很快集结起数万兵马,摆出了要跟武周闹个鱼死网破的架势,并以孙万荣为先锋,攻占了营州辖下各县,继而顺势南下,兵锋直至檀州。

  对于檀州,李重润并不陌生,那不就是后世密云附近嘛。

  此时契丹来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