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章 王浩的迷茫:论文还没有发,宣传就开始了?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如角谷猜想的证明,连项目都没正规结算,时间太短了,万一以后出问题呢?”

  然后就是肯定自己。

  傅春杰在数学方向上工作了几十年,也担任了苏东大学数学中心的主任,还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表过报告。

  同时,他加入数学会也超过十五年了。

  他的资历绝对是相当丰厚的,另外,个人成果也是有特点,应用相对比较广泛。

  等等。

  ……

  王浩并不知道傅春杰的‘运作’,甚至都不知道傅春杰的名字,只是在论文上扫了一眼,并没有过多关注。

  他还是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他看了很多篇NS方程有关近似求解的内容。

  傅春杰的研究确实是最好的,应用覆盖范围最广的,同时求解过程也是相对简单的,也怪不得能够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报告。

  但是,这一篇也只是王浩研究的论文之一。

  在看了好多篇ns方程的研究内容后,王浩找到了第一步的研究方向,也是对于ns方程求近似解做研究。

  他想研究一种更为简单、覆盖范围更广的求近似解方式,而且已经有了确定的思路。

  NS方程求近似解是个研究大方向,已经有了很多种方法,其中数值法是最主要的一个,因为数值代入运算简单很多,但准确性相对来说就差一些。

  简单理解,比如,一个方程精确解是6,数值法求出的近似解是5,其他更复杂的方法,也许能求出,或者其他和6更接近的数字。

  王浩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偏微分方程,他对于偏微分方程求解理解的非常深入,各种方法可以说非常精通。

  他从最底层最基础的方向进行解析,开始了不断的研究,找到了一种方程转换的方法,也就是找出一种替代方程,把无法求出精确解的方程,转化成一种可以求精确解的替代方程。

  当然两个方程的解只是近似,并不是完全相同,近似程度则取决于方程转化的过程。

  这个方向的研究肯定是可行的,但究竟能有多近似还是要看替代方程和原方程的求值差,也需要做一系列的证明。

  这就必须要用精妙的方法去分析、转换了。

  王浩有了大致思路,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但他感觉还缺少点什么,连续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想出来。

  他干脆就把心思放在了课程上。

  既然埋头苦思想不到关键点,就在教学课程上去寻找灵感。

  第二周,两门研究生主课都开始了,周一的课程是《现代偏微分方程》。

  王浩对待这门课程还是非常认真的,《现代偏微分方程》的难度很高,知识点全部弄明白,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偏微分方程基础学习的上限,在往上就没有人可以再教了,就只能看一些最新研究的论文才能继续提升。

  他为第一堂课程准备了两个小时。

  等时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