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九章 我们可没说要结算项目!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尬赶紧走开继续做分析理解。

  彭辉正走到旁边。

  曹东明忍不住小声对彭辉嘀咕一句,“你们实验室这个材料分析员,水平不怎么样啊”,他说着还不断摇头。

  “是啊!”

  彭辉满心同意的用力点头。

  他确实觉得万益明的水平很差,整个研究过程中做数据分析没有多少帮助,还不如做数据计算的史桂芳贡献多,但他还是知道,每个实验室都必须要有数据分析人员。

  万益明在数据挖掘的理论上还是有一些成果的,想找同水平的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曹东明带着感慨叹了口气,随后就开始认真看起来,他已经有五十多岁了,有关钛合金项目的研究,每一个方面都懂很多,即便是复杂的数据分析也能够知道方法。

  十分钟过去了……

  二十分钟过去了……

  曹东明觉得自己大概是精神状态不好,很少见的让手下博士生帮忙冲了杯咖啡,他喝咖啡的次数非常少,主要和生活习惯有关,但现在必须要喝杯咖啡提提神。

  然后,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

  曹东明面无表情的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脑上一堆代码和旁边的注解,左看右看的进行着思考。

  最终他站了起来,去了彭辉的办公室。

  彭辉连忙站起来问道,“曹教授,看的怎么样了?”

  “咳咳。”

  曹东明摸了摸嘴角,说道,“我刚才想了一下,数据分析的工作,还是专门的人去研究比较好。”

  “我来主要是了解实现过程。”

  他说的还很认真的配合点头,仿佛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彭辉同意道,“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从来不插手那些复杂数据的问题。”

  曹东明继续表示同意,“就是这样。我们带队做项目,最主要就是要把握大方向,让团队里每个人各司其职……”

  ……

  另一边。

  王浩继续着数据分析工作。

  一周的三次课程带来了31点的灵感值,让灵感之重新突破了100点,然后他又有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针对的是一些之前没有分析的数据。

  有了想法以后,马上就做记录、做研究,争取能够尽早完成手头上的工作。

  他花费了一整天时间完成了新的代码,然后就又去了计算机实验室借用服务器做计算。

  这一次的计算量比上一次少,但他还是申请了5000块的经费,用来支付使用服务器的费用。

  陈庆华对他的做法,心里能点上一百个赞,他觉得王浩做事情非常有原则,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去计算其他团队的研究内容,正常来讲确实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小老头心里有很多赞叹,口头上还是要寒暄一番,表现出是迫于无奈才接受。

  这种做法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虚伪’。

  当然了,类似的事情也可以用礼节来形容,国人的文化传统就

  请收藏:https://m.bi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